穗疏同心绘新卷 丝路潮涌谱华章-尊龙凯时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16 14:55:12 点击数:-
字体大小 >

  天山雪水润疏附,珠江潮涌连黄沙。

  从储能电池工厂的牧歌到智慧课堂的琅琅书声,从手术室的无影灯到非遗工坊的绣针,广州援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中华文化的基因深深植入边疆沃土。

  2025年,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驻疏附县工作队(以下简称“广州援疆工作队”)锚定“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开局,全年投入援疆资金5.282亿元(另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南发展2884万元)、安排83个重点项目,产业援疆让戈壁生金,教育援疆点亮未来,医疗援疆守护健康,文化润疆凝聚人心,广州援疆以实干为笔,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产业援疆:戈壁生金,双向赋能筑根基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优创电池巴州30gwh储能电池工厂的集成产线5月正式下线,首批产能5gwh,支持推动广汽领程伊犁钢铁项目、新能源车运输升级项目首批50台纯电动牵引车交付并运营。

  盛夏6月,“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消费帮扶系列活动拉开帷幕,2025年疏附县特色产品(木亚格杏)的宣传推广活动中,木亚格杏3天销售额突破846万元,创下历史新高。“希望通过木亚格杏宣传推广活动,为种植户与广东及全国采购商搭建沟通平台,让更多人了解产品,推动木亚格杏走进全国消费市场。”疏附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广州援疆工作队队员曹露表示。

  在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来自各地的游客们正围观工匠制作热瓦甫。提升改造后的景区不仅保留了非遗技艺,还增加了民宿、演艺等业态。上半年,乐器村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0万元。乌帕尔镇的“桃花节”“杏花节”更成为网红打卡地,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上半年,广州援疆工作队持续深入推进以促进就业为主的产业援疆,大力实施“粤企兴疆”品牌工程,推动“双向赋能”工作落地见效,疏附县上半年落户项目48个,到位资金20.35亿元,助销各类农产品7587.58吨,销售额1.42亿元,让疏附瓜果香飘大湾区。

  教育援疆:智慧筑梦,南疆教育新高地

  广州新城实验中学的校园里,岭南风格的建筑与智慧教室相映成趣。广州新城实验中学综合楼、教学楼等主体建设已全部完成,为了今年9月顺利开学,招生宣传和教师遴选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这是广东教育援疆的重点项目,已投入援疆资金2.2亿元,并由广东知名学校管理团队进驻运营,力争打造成在喀什地区名列前茅,且兼具岭南特色与援疆印记的完全中学。

  明德小学的皮影工作室里,学生们正用自制的皮影道具表演《西游记》。“我们这个皮影工作室是来自广州的蒋丰硕老师建立起来的,我也成了她的第一任徒弟。”阿尔祖古丽老师表示,孩子们通过制作道具、表演皮影戏,不仅了解了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上半年,广州新城实验中学主体建设已全部完成,新增学位3500个;“组团式”援疆46名援疆教师新开展示范课、公开课、讲座145场次,“送教下乡”“送教到企”94次,指导受援学校教师申报课题19项,指导师生获得自治区级奖项3个;邀请广东名师专家10余名开展教师培训20余场次,培训教师2500余人;选派疏附县教育“三支队伍”人才30名,赴广东等地区学习培训;穗疏结对学校交流互访80人次,“穗疏手拉手”书信交流,寄出书信1万余封。

  医疗援疆:生命方舟,守护健康“最后一公里”

  在疏附县人民医院,广州援疆专家正在指导医生进行重症超声检查。以往本地医生不敢做的手术,现在都能独立完成了。

  今年5月,7名公共卫生“小组团式”广州医疗援疆专家进疆开展工作,从疾病监测预警、实验室共建、健康宣教、科研创新等方面全面提升当地疾病防控能力,也标志着南疆地区首个疾控系统“院(中心)包科”对口支援模式迈入新阶段

  6月,在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卫生院,6名来自广州市天河区棠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援疆专家开展为期一周的组团式带教培训,通过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为当地基层医务人员带来先进诊疗理念与技术。“专家带来的新思路和治疗方法,让我在理念上有了很大更新。”塔什米里克乡卫生院全科主治医生阿迪力江·多来提表示,将珍惜此次学习机会,更好地服务当地患者。

  上半年,工作队推进县—乡镇—村级医疗硬件建设,投入2700万元装修改造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手术室、产科、儿科、检验科,建成南疆首家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集公卫、妇幼、疫苗接种智慧化门诊功能于一体的乌帕尔镇卫生院公卫楼项目已动工;师带徒21人,完成住院患者查房诊疗服务5000人次,手术500台次,下乡义诊10次,服务群众3000人次,开展免费白内障手术110例,纳入结核病免费治疗166例。

  文化润疆:以艺通心,共筑精神家园

  今年5月,疏附县影剧院内座无虚席,由广东援疆倾力支持的文化项目大型杂技舞剧《化·蝶》震撼上演,正式开启了2025年广东文化润疆活动。“太震撼了!演员们像蝴蝶一样轻盈,故事也让人感动!”观众阿依古丽激动地说。

  在全国心理健康日设立21周年之际,一场跨越千里的云端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悄然连接起广州大学与新疆喀什疏附县第二小学的学子。疏附二小的20名学生在支教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用橡皮筋扎出象征坚韧的胡杨纹样,广州大学的学生们则以珠江涟漪为灵感,创作柔美的波纹图案。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为创新载体,为教育援疆注入了“文化润疆 心理赋能”的双重动力,拓展了援疆实践的深度与广度。

  上半年,广州援疆工作队持续巩固引客入疏效果,分批组织1805名内地游客访疏;共组织7批427人次开展“民族三交”活动;《化·蝶》完成多地巡演,覆盖观众超万人次;在10所学校建设传统文化特色阵地,举办剪纸艺术节等活动5场次,覆盖师生3万余人次,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援疆不仅是责任,更是情怀。”广州援疆工作队罗亮队长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推进援疆工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南疆大地绽放得更加绚丽!”


相关稿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x
网站地图